物流微创新,作业更精益

四月阳光温暖和煦,窗外樱花竞相盛开,一列满载卷烟的干线货车缓缓驶进张家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园区,平安到达目的地。这既是物流中心每个工作日卷烟运输中转的场景,也是检验创新成果、改进措施应用的时机。在物流配送中心卸货平台处,几名物流工作室成员早已静心守候,等待多时。

去年5月,常(常德)张(张家界)物流顺利实现区域整合,张家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紧跟发展新形势,依托物流能人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持续推动引智创新,积极解决一线作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区域物流特点与要求,从途损管理、人员检测、中转防护三方面开展微创新,有效提升物流整体运行效能。

小巧弹簧绳,“圈住”平安牢靠 

“你看,有了这根绳子在笼车顶部进行绑扎固定,干线运输的时候就可以有效防止烟包因振动摇晃而掉落,从而减少途损现象发生。”配送员侯艳红边说边演示,只见她熟练地用绳子一端的扣环勾住笼车,再把绳子绕过笼车顶部甩到另一侧,最后调整适合的松紧力度并固定住扣环,整个过程不超过20秒,单人即可独立操作,并且能根据烟包情况灵活调整,简便高效。

物流微创新,作业更精益

(作业人员利用弹性绳固定笼车烟包)

自张家界物流中心去年实现区域整合以后,原仓储分拣、打包及装载等环节转为异地作业,过程难以实时把控,新增的干线运输里程也增加了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烟损现象比以往更加凸显,零售客户对此多有怨言。针对此情况,工作室自3月起组建专项攻关团队,通过驻点仓储中心实地调研、全程跟车记录干线运输作业等系统性研究,最终锁定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多频次震动导致烟包位移坠落这一核心症结。

在解决方案论证阶段,团队综合行业专家、运输方及设备供应商意见,创新提出防护网加装、固定挡板改造、动态装载优化等多元化改进方案。经多维度可行性评估及实装测试数据比对,结合物流作业效率、改造成本及实施周期等关键指标,最终选定兼具减震效能与操作便捷性的“弹性绳绑扎”技术方案。

当前该技术方案已在全市非"甩挂"模式车组实现全面覆盖,推广覆盖率突破75%,同步形成“绑扎固定-运输解绑-逆向回收-二次分拣”标准化技术流程。项目组通过持续迭代优化,重点针对绳体长度公差控制、高弹力复合材质应用、快拆式扣环结构等关键技术参数开展15项适应性改进,使单次作业耗时缩短40%。经数据验证,弹性绳技术实施后,全市烟包破损率同比下降24.71%,全市损烟处置占比同比下降46.43%,物流配送服务客户满意度同比提升12.6%,行业标杆效应初步显现。

智能检测台,“识破”事故风险 

4月初,在物流配送中心一楼停车区过道悄然亮相了一台智能存取设备,这台被员工称为"黑科技储物柜"的装置采用极简工业风设计,金属机身镶嵌着嵌入式液晶屏,顶部配备广角摄像头,其智能化操作界面与ATM终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柜体右侧的传感装置,形似医疗检测设备的外形设计,不时闪烁的指示灯平添几分科技未来感。

自投入使用以来,这个兼具实用与观赏性的设备迅速成为焦点。每天清晨,配送司机们每天出车前都会来此地“报道”,更有不少好奇的员工专程前来参观,现在已经逐渐变成了物流配送中心的“网红打卡地”,原本严肃的物流作业区竟演化成独具特色的科技展示角。

这其实是一台集合多种功能的酒精测试柜,驾驶司机上岗前需到这台设备前进行人脸识别,接受酒精吹气检测,认证通过后方可开启锁箱拿取车钥匙。酒精测试柜的投入运用,从源头消除了酒驾隐患,构建起“检测-认证-授权”的闭环管理机制,促使驾驶员形成上岗前自律机制。钥匙柜的数字化集中管控,依托权限分级管理系统,也有效杜绝了车辆私用现象,通过全流程电子台账实现“领取有记录、归还有验证”的精准监管,形成人车匹配、过程留痕的新型管理模式。

物流微创新,作业更精益

(配送司机上岗前接受酒精测试)

区域整合后,张家界市局仅保留了配送作业这一项业务职能,就如何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日常管理,把“我要管”转变为“让你查”,张家界市局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通过集成流程可视化监控、人员动态管理、作业标准执行、进度实时追踪、物资智能调配五大功能模块,推动管理模式从被动监管向主动受检转变;系统自动采集作业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平台,在强化规范意识的同时,显著提升卷烟物流“全领域覆盖、全流程闭环、全要素管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卷烟物流工作数字化转型向前迈进。

牢固皮带锁,“增益”作业保障 

元春期间,工作人员在日常安全巡查过程中发现装卸作业环节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卸货平台与干线车货箱底面存在一定高差,连接两者的桥板呈现约10-15度的倾斜角,卸货平台高出地面约1.4米,边缘未设防护装置,中转作业时笼车可能随着桥板坡度自然滑落导致跌至地面,存在人员伤亡与货物损毁双重风险。

针对这一痛点,工作室践行“问题从现场来、方案到实战去”工作法,组织成员全程参与卸货作业,实测笼车下滑临界角度,记录工人操作习惯,经过前期调查研判,听取装卸工实操反馈,统筹考虑效率、成本、便捷等诸多因素,最终工作室选择皮带锁方案,实现安全防护与作业效率的精准平衡。

皮带锁创新方案包含三大核心技术:一是双锚点定位系统,在平台墙体与货车尾门两侧对称设置4组热镀锌钢制锚环,经承重测试单点抗拉强度突破8吨;二是自适应紧固装置,采用军用级尼龙织带配合棘轮锁紧机构,3秒即可完成双侧同步张紧,形成封闭式作业禁区;三是智能防呆设计,橙红色警示织带搭配自锁快拆扣,既实现"未系皮带不开工"的强制防护,又确保30秒内完成拆装周转。经实测,绷直后的织带可有效抵消15度坡道产生的下滑力,配合防滑桥板使用,彻底杜绝笼车位移风险。

物流微创新,作业更精益

(作业人员利用弹性绳固定笼车烟包)

该装置投入应用后成效显著:选用高分子聚乙烯材质的织带耐磨指数达军方MIL标准,抗拉指标强,防护效果突出,单件成本不足传统防护栏的1/5,且可适配所有笼车,货箱等车。特别设计的伸缩收纳包实现“即用即取、零占地存放”,相较传统固定式防护设施,其对成本投入,作业空间,养护频次的要求大幅下降。目前该装置已推广至区县中转站,基层员工评价“一条皮带三道锁,省力省心更保险”。

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出新出彩、实现物流工作“精益高效、协调共享、绿色循环”的过程中,张家界市局始终秉持“现场即战场、问题即课题”的创新理念。皮带锁装置的诞生,看似是“尼龙带+铁扣环”的简单组合,实则是立足场景的深度创新——用柔性防护替代刚性围栏,用可变结构破解固定难题,用6元/米的织带解决6万元/台的设备痛点。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巧思印证着:科技创新不在投入大小,而在用心深浅;不在设备高低,而在施策准度。只要坚持从毫米级改进做起,定能积小胜为大胜,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蹚出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希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kbq.cn/l/229895.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