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鼠忌器”下的越南高仿烟批发乱象:谁在纵容?
近日,一种隐秘却又猖獗的现象浮出水面:越南高仿烟批发。这些未经授权、质量堪忧的香烟,正以惊人的速度涌入国内市场,蚕食着正规烟草行业的份额,并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投鼠忌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当下打击越南高仿烟批发乱象的境地,再合适不过。一方面,明知其危害巨大,亟待整治;另一方面,却又顾忌重重,行动迟缓,使得这一灰色产业得以野蛮生长。
低价诱惑下的黑色产业链
这些高仿烟,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立足,其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低廉的价格。据化名王师傅的资深烟草从业者透露,一模一样的包装下,正品香烟可能要几十元一包,而高仿烟的批发价格却可以低至几元甚至几毛钱。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无数逐利者铤而走险。
“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假烟,但还是愿意买,因为便宜啊!”王师傅无奈地说道。“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他们对价格更敏感。”
利益的驱动下,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逐渐形成。从越南边境的地下工厂,到国内的批发商、零售商,再到最终的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难以撼动的利益共同体。
“忌器”何在?
那么,“投鼠忌器”中的“忌器”又是什么呢?为什么相关部门在打击高仿烟批发方面显得如此谨慎?
首先,打击高仿烟批发涉及到跨境执法问题。越南的工厂和批发商,往往隐藏在边境地区,取证困难,跨国合作也面临诸多障碍。
其次,高仿烟的流通渠道复杂多样,往往通过物流、快递等方式进行运输,难以追踪溯源。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进一步增加了打击难度。
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和利益集团的介入,也让打击行动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地方的批发商,可能与当地的某些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打击行动举步维艰。化名李先生是某地烟草专卖局的退休职工,他表示:“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想管就能管的。牵扯太多,水太深。”
谁在纵容?
高仿烟泛滥,绝不仅仅是某个环节的问题,而是整个监管体系的失守。是谁在纵容这些高仿烟的批发?
一方面,边境地区的监管力度不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一方面,国内的批发市场和零售渠道,也存在着监管漏洞。一些批发商明知是假烟,却依然昧着良心进行销售,而一些零售商为了追求利润,也默许了高仿烟的存在。
呼吁更严厉的打击
高仿烟批发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对国家税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必须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切断高仿烟的生产和流通渠道。需要加强与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犯罪。同时,也需要加强国内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利益集团的干预,让执法部门能够放开手脚,彻底铲除这一毒瘤。
“投鼠忌器”的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不能因为顾忌重重,而放任高仿烟泛滥成灾。只有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才能真正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界面新闻】
原创文章,作者:晨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kbq.cn/l/260340.shtml